丙烯酸网球场地施工工艺
丙烯酸网球场地专业施工工艺简述
丙烯酸网球场地因其优异的运动性能、耐用性和相对经济的维护成本,成为广泛采用的地面类型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场地的使用体验与寿命,遵循严谨的工艺至关重要。
1. 基础检查与处理 (素地要求)
- 检查确认: 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基础进行严格检查。基础需满足:强度达标(通常要求C25或以上标号)、结构稳固无下沉开裂、坡度符合设计要求(国际网联ITF推荐单面坡度为0.8%-1.0%)、表面平整度高(建议3m直尺检测误差≤3mm)、干燥(含水率≤6%)、清洁无油污浮浆及其他松散附着物。
- 基础处理:
- 清洁打磨: 彻底清扫地面后,使用专业打磨设备清除基础表面的浮浆、薄弱层及突出颗粒,确保表面粗糙度以增强附着力。
- 修补找平: 对基础存在的裂缝、蜂窝麻面、坑洼等缺陷,使用专用修补材料进行填充找平。对于结构性裂缝,需先进行专业处理(如开槽、灌浆等)。
- 酸洗(如必要): 对密实度极高、过于光滑的混凝土基础,可考虑采用低浓度盐酸溶液进行酸蚀处理,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干净,待完全干燥。
2. 底涂施工 (渗透增强)
- 目的: 封闭基础毛细孔,增强后续涂层与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。
- 材料调配: 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材料配比混合底涂专用丙烯酸乳液与清水,充分搅拌均匀。
- 施工: 使用滚筒或刮耙将底涂材料均匀涂布于处理好的基础表面。涂布量需足量,确保完全渗透封闭,无遗漏区域。待其完全固化(通常需要数小时,具体视环境温湿度而定)。
3. 结构层施工 (弹性层/中涂层)
- 目的: 提供场地所需的弹性和平整度。
- 材料调配: 按比例混合弹性中涂丙烯酸乳液、专用石英砂和适量清水,充分搅拌至无颗粒、均匀的浆料状态。
- 施工:
- 分层批刮: 通常需要分层施工(2层或以上)。使用专业橡胶刮耙均匀刮涂混合好的浆料。
- 平整度控制: 每层施工时需严格控制刮涂厚度和平整度,建议配合激光水平仪或拉线找平。层间需确保上一涂层完全固化且表面清洁干燥。
- 养护: 完成后需充分养护(通常24-48小时),保证其强度发展和水分挥发。较终形成的结构层需达到设计要求的平整度、坡度和弹性。
4. 纹理层施工 (防滑耐磨)
- 目的: 提供场地所需的摩擦系数、耐磨性和均匀纹理。
- 材料调配: 按配比混合丙烯酸面层乳液、规定粒径和级配的石英砂、适量清水和所需颜色的色浆,搅拌均匀。
- 施工:
- 均匀批刮/滚涂: 使用橡胶刮耙或短毛滚筒将混合浆料均匀涂布于结构层之上。
- 石英砂控制: 确保石英砂在表面均匀分布,起到防滑耐磨作用,避免堆积或缺失。涂布量需精确控制,以达到设计厚度和纹理效果。
- 养护: 完成后同样需充分养护。
5. 终饰面漆层施工 (色彩保护)
- 目的: 提供鲜艳持久的色彩、优异的耐候性(抗紫外线、耐雨水冲刷)及较终的保护层。
- 材料调配: 按要求比例混合丙烯酸彩色面漆和清水(有时需加固化剂),搅拌均匀。
- 施工:
- 精细涂布: 使用优质滚筒(通常为短毛或中毛)或专业喷涂设备,将面漆均匀涂布1-2层。
- 工艺要求: 确保涂层均匀、无流挂、无漏涂、无色差,形成完整、致密、色彩鲜艳的保护层。每层涂布方向应纵横交错,层间需待前一层表干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。
6. 划线
- 时间: 待面漆层完全固化后进行。
- 测量定位: 严格按照国际网联(ITF)或甲方认可的标准尺寸图纸,使用精密测量仪器(如全站仪、激光测距仪)精确定位各线条位置。
- 贴胶带: 使用专业划线胶带沿测量位置粘贴,确保线条平直、宽度精确、边缘清晰。
- 涂刷: 使用优质丙烯酸白色或黄色专用划线漆涂刷1-2遍,保证颜色饱满、遮盖力强。
- 除胶带: 在划线漆适当表干后(通常指触不粘手时)及时小心撕除胶带,避免破坏漆膜边缘。
7. 场地养护
- 所有工序完成后,场地需达到厂家规定的养护时间(通常建议至少72小时以上,具体视材料、涂层厚度及环境条件而定),方可投入使用。期间应严格禁止人员、车辆进入,并做好防水防晒保护。
总结 丙烯酸网球场地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从基础处理、底涂渗透到底层弹性构建、中间纹理定型,再到面层色彩保护及精准划线,每个步骤均需严格遵循材料物性及工艺规范,严谨的施工过程是确保场地达到优异运动性能、持久耐用性及安全可靠性的关键基础。